3月17日,全國兩會結束后授權新華社發布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》,其中關于“構建全方位開發新格局”的內容摘錄如下:
第十一篇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
以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為統領,豐富對外開放內涵,提高對外開放水平,協同推進戰略互信、投資經貿合作、人文交流,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,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。
第四十九章 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
全面推進雙向開放,促進國內國際要素有序流動、資源高效配置、市場深度融合,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。
第一節 完善對外開放區域布局
加強內陸沿邊地區口岸和基礎設施建設,開辟跨境多式聯運交通走廊。發展外向型產業集群,形成各有側重的對外開放基地。加快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升級,提高邊境經濟合作區、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水平。提升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對外合作水平。以內陸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為依托,建設內陸開放戰略支撐帶。支持沿海地區全面參與全球經濟合作和競爭,發揮環渤海、長三角、珠三角地區的對外開放門戶作用,率先對接國際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體系,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經濟區。支持寧夏等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。支持中新(重慶)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。推進雙邊國際合作產業園建設。探索建立舟山自由貿易港區。
第二節 深入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
以鋼鐵、有色、建材、鐵路、電力、化工、輕紡、汽車、通信、工程機械、航空航天、船舶和海洋工程等行業為重點,采用境外投資、工程承包、技術合作、裝備出口等方式,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,推動裝備、技術、標準、服務走出去。建立產能合作項目庫,推動重大示范項目建設。引導企業集群式走出去,因地制宜建設境外產業集聚區。加快拓展多雙邊產能合作機制,積極與發達國家合作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。建立企業、金融機構、地方政府、商協會等共同參與的統籌協調和對接機制。完善財稅、金融、保險、投融資平臺、風險評估等服務支撐體系。
第三節 加快對外貿易優化升級
實施優進優出戰略,推動外貿向優質優價、優進優出轉變,加快建設貿易強國。促進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融合發展,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貿易,服務貿易占對外貿易比重達到16%以上。鞏固提升傳統出口優勢,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。優化對外貿易布局,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,提高新興市場比重,鞏固傳統市場份額。鼓勵發展新型貿易方式。發展出口信用保險。積極擴大進口,優化進口結構,更多進口先進技術裝備和優質消費品。積極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,強化貿易摩擦預警,化解貿易摩擦和爭端。
第四節 提升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水平
擴大開放領域,放寬準入限制,積極有效引進境外資金和先進技術,提升利用外資綜合質量。放開育幼、建筑設計、會計審計等服務領域外資準入限制,擴大銀行、保險、證券、養老等市場準入。鼓勵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、高新技術、節能環保、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和中西部及東北地區,支持設立研發中心。鼓勵金融機構和企業在境外融資。支持企業擴大對外投資,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、價值鏈、物流鏈。建設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產基地及合作園區。積極搭建對外投資金融和信息服務平臺。
第五十章 健全對外開放新體制
完善法治化、國際化、便利化的營商環境,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贏、同國際投資貿易規則相適應的體制機制。
第一節 營造優良營商環境
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、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、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環境和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。統一內外資法律法規,制定外資基礎性法律,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。提高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質量,深化在服務業開放、金融開放和創新、投資貿易便利化、事中事后監管等方面的先行先試,在更大范圍推廣復制成功經驗。對外資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。完善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制度。創新外資監管服務方式。建立便利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方式的體制,全面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、一站式作業、一體化通關和政府信息共享共用、口岸風險聯防聯控。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,發揮貿易投資促進機構、行業協會商會等的作用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反壟斷執法,深化執法國際合作。
第二節 完善境外投資管理體制
完善境外投資發展規劃和重點領域、區域、國別規劃體系。健全備案為主、核準為輔的對外投資管理體制,健全對外投資促進政策和服務體系,提高便利化水平。推動個人境外投資,健全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制度。建立國有資本、國有企業境外投資審計制度,健全境外經營業績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。
第三節 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
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,提高可兌換、可自由使用程度,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,推進人民幣資本走出去。逐步建立外匯管理負面清單制度。放寬境外投資匯兌限制,改進企業和個人外匯管理。放寬跨國公司資金境外運作限制,逐步提高境外放款比例。支持保險業走出去,拓展保險資金境外投資范圍。統一內外資企業及金融機構外債管理,穩步推進企業外債登記制管理改革,健全本外幣全口徑外債和資本流動審慎管理框架體系。加強國際收支監測。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,提高股票、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,放寬境內機構境外發行債券,以及境外機構境內發行、投資和交易人民幣債券。提高金融機構國際化水平,加強海外網點布局,完善全球服務網絡,提高國內金融市場對境外機構開放水平。
第四節 強化對外開放服務保障
推動同更多國家簽署高標準雙邊投資協定、司法協助協定、稅收協定,爭取同更多國家互免或簡化簽證手續。構建高效有力的海外利益保護體系,維護我國公民和法人海外合法權益。健全反走私綜合治理機制,完善反洗錢、反恐怖融資、反逃稅監管措施,完善風險防范體制機制。提高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,完善領事保護制度,提供風險預警、投資促進、權益保障等便利服務。強化涉外法律服務,建立知識產權跨境維權援助機制。
第五十一章 推進“一帶一路”建設
秉持親誠惠容,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,開展與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,打造陸海內外聯動、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。
第一節 健全“一帶一路”合作機制
圍繞政策溝通、設施聯通、貿易暢通、資金融通、民心相通,健全“一帶一路”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。推動與沿線國家發展規劃、技術標準體系對接,推進沿線國家間的運輸便利化安排,開展沿線大通關合作。建立以企業為主體、以項目為基礎、各類基金引導、企業和機構參與的多元化融資模式。加強同國際組織和金融組織機構合作,積極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、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建設,發揮絲路基金作用,吸引國際資金共建開放多元共贏的金融合作平臺。充分發揮廣大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橋梁紐帶作用。
第二節 暢通“一帶一路”經濟走廊
推動中蒙俄、中國-中亞-西亞、中國-中南半島、新亞歐大陸橋、中巴、孟中印緬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建設,推進與周邊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,共同構建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絡。加強能源資源和產業鏈合作,提高就地加工轉化率。支持中歐等國際集裝箱運輸和郵政班列發展。建設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和中哈物流合作基地。積極推進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”戰略支點建設,參與沿線重要港口建設與經營,推動共建臨港產業集聚區,暢通海上貿易通道。推進公鐵水及航空多式聯運,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,加強重要通道、口岸基礎設施建設。建設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、福建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”核心區。打造具有國際航運影響力的海上絲綢之路指數。
第三節 共創開放包容的人文交流新局面
辦好“一帶一路”國際高峰論壇,發揮絲綢之路(敦煌)國際文化博覽會等作用。廣泛開展教育、科技、文化、體育、旅游、環保、衛生及中醫藥等領域合作。構建官民并舉、多方參與的人文交流機制,互辦文化年、藝術節、電影節、博覽會等活動,鼓勵豐富多樣的民間文化交流,發揮媽祖文化等民間文化的積極作用。聯合開發特色旅游產品,提高旅游便利化。加強衛生防疫領域交流合作,提高合作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。推動建立智庫聯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