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在的位置是:首頁 > 政策與宏觀信息

對外投資與貿易

商務部發布《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(2016年春季)》

510日,商務部發布《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(2016年春季)》。報告認為,2016年外貿形勢依然嚴峻復雜,當前外貿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壓力突出體現在外部需求總體依然偏弱,外貿競爭優勢轉換尚未完全到位,貿易摩擦的影響更加凸顯。

報告回顧了2015年及2016年一季度中國外貿運行情況。2015年,在國際市場不景氣、世界貿易深度下滑的背景下,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和出口額穩居世界第一,國際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,貿易結構持續優化,質量效益繼續提高。2016年一季度,中國進出口累計有所下降,但3月份以來出現向好跡象,貿易條件繼續改善。

報告認為,綜合考慮國際國內環境,2016年外貿形勢依然嚴峻復雜,下行壓力仍然較大。外貿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壓力突出體現在三個方面:

一是外部需求總體依然偏弱。全球貿易陷入低迷,整體外部環境不利。國際金融危機暴露了此前世界經濟增長模式的缺陷,相關結構性問題迄今仍然沒有得到解決,經濟增速始終徘徊在較低水平。發達國家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缺乏增長動力,市場需求偏弱。新興經濟體受到內生增長動力不足和政策空間有限的雙重制約,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,市場需求普遍萎縮。一些國家為刺激國內經濟增長,推動貨幣貶值,進一步強化了國際市場份額競爭。據世貿組織統計,2016年前2個月,全球71個主要經濟體(占全球貿易額90%左右)進口額合計同比下降8%。據中國商務部對重點進出口企業的調查,近8成的企業反映外需不足是當前面臨的最大困難。

二是外貿競爭優勢轉換尚未完全到位。近年來,隨著勞動力、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續上漲,中國傳統出口競爭優勢有所弱化,而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,導致部分出口訂單和產業向周邊等新興經濟體轉移。表現在貿易數據上,2007年加工貿易在出口中所占比重還在50.7%的較高水平,到2016年一季度已降至32.9%。2010年,中國在美國、歐盟勞動力密集型產品進口市場中的份額分別達到50.6%47.9%,2015年分別降至47.1%43.6%,而中國周邊的一些新興經濟體在美歐市場份額持續上升。近幾年,中國新興產業、新型商業模式出口較快發展,大型成套設備等資本品出口好于總體,但與發達國家相比,競爭力仍存在差距,短期內難以彌補傳統優勢產品出口低迷的影響。

三是貿易摩擦的影響更加凸顯。2015年,多邊貿易自由化有所進展,世貿組織《信息技術協定》擴圍談判達成全面協議,成員國對《貿易便利化協定》的批準穩步推進。但在全球工業產能過剩、國際貿易大幅下滑、份額競爭激烈的情況下,一些國家試圖通過貿易限制措施保護國內產業,全球范圍貿易保護主義升溫,中國外貿面臨的外部政策環境趨緊。根據世貿組織2015年底發布的貿易限制措施報告,世貿組織成員國仍在實施的貿易限制措施超過1900項,2008年以來出臺的貿易限制措施中75%仍在實施。在此背景下,中國遭遇的國外貿易保護主義壓力明顯加劇。一季度,中國出口產品遭遇37起貿易救濟調查,同比增加55.6%。特別是鋼鐵行業遭遇多個國家貿易救濟調查,出口形勢嚴峻。

   報告指出,外貿是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力量。促進外貿回穩向好,對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升級發展,具有重要意義。當前,中國外貿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,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。中國政府將積極落實支持外貿發展的各項政策,鞏固提升傳統優勢,積極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和發展新動能。
2020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